导航

急救基本知识

我们尽可能地小心谨慎,但意外仍会发生。每个人都曾有过几处刮伤和青肿。您和您的家人是否准备好在必要的情况下进行急救护理?根据您所在的位置,当紧急状况发生时,可能需要花几分钟至几小时的时间来得到医治。因此,至关重要的一点是,每个人都应当了解一些基本的但却很关键的急救知识,用以应对常见的损伤和小事故。

扭伤和拉伤

我在全科执业期间遇见过的最常见的损伤是扭伤和拉伤。这种损伤常常发生在人们滑倒在户外结冰的地面上并用手腕去支撑的时候,又或者是在雪中跳跃及玩耍时由于别扭地用脚着地而造成脚踝疼痛的情况之下。扭伤、拉伤通常会引起肿胀和疼痛,患处周围可能会出现青紫。

针对扭伤、拉伤的最佳急救方法包含下列“大米法则”。所谓“大米(RICE)”是指:

  •       R ——让人体受伤部位得到休息;
  •       I ——受伤后的两日内,每过几小时就用冰袋冰敷受影响的部位10~15分钟以预防肿胀;
  •       C ——用加压弹力绷带或紧致的敷料完全包裹住受伤部位至少两天以减少肿胀;
  •       E ——将受伤的身体部位抬高。

处理大多数的扭伤和拉伤时,您不需要去看医生。我通常会建议患者在受伤的前几天里服用简单的止痛药,比如“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或是“布洛芬”。有时候,很难对扭伤和骨折加以区分。X光检查能够确定骨头是否断裂。如果您不太确定或是一两天后疼痛加剧,应当去看医生。和睦家医疗(UFH)旗下的医院配备了急诊室和紧急护理设施,如果您受伤严重可前去寻求医治。

割伤和擦伤

割伤和擦伤让人感觉疼痛,而且十分普遍。如果割开的伤口没有穿透皮肤,则不需要缝合。如果您不确定自己的伤势,请向您的医生咨询。处理浅表小伤口时,请遵循下列基本急救法则:

  •       用肥皂和水清洗伤口。如果伤口里有清洗后仍然无法取出的污物、玻璃或任何东西,您应当去看医生。
  •       以干净的织物或绷带牢牢按压受伤部位20分钟,用于止血。如果有可能的话,请将受伤部位抬高至您心脏以上的位置以减慢流血速度。如果20分钟后出血仍未止住,您应当去看医生。
  •       在割伤或擦伤部位涂上薄薄的一层抗菌药膏或抗生素软膏。
  •       用绷带或纱布覆盖割伤或擦伤部位,保持绷带清洁、干爽。每天更换一两次绷带,直到患处愈合为止。
  •       留意感染的征兆,比如发烧、发红、肿胀、灼热、疼痛加剧、流脓或割伤部位周围有红色条纹等。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当去看医生。

大部分割伤和擦伤可在7天~10天内自行愈合。当伤口愈合并结痂时,一定要让痂皮自行脱落,不能挑破痂皮。如果您最后一次接种破伤风疫苗是在5年以前或者伤口较脏或较深,那么您可能需要接种破伤风疫苗。和睦家医院的医生会对伤口进行评估,从而确定是否有必要接种疫苗或做进一步的治疗。

动物咬伤

在中国治疗动物咬伤和在许多其他国家不同,中国是仅次于印度的狂犬病感染率最高的地区之一(《中国日报》,2009年9月28日)。一旦出现了狂犬病症状,患者的病情几乎总是致命的。因此,在中国大陆,尽早治疗动物咬伤从而预防狂犬病症状的发生格外重要。

如果您被动物咬伤了,应当用大量清水和肥皂清洗伤口(即便这样做有点刺痛)。您可以在伤口上涂抗菌药膏,并用绷带包裹伤口。如果伤口出血,请按压伤口止血。被动物咬伤后立刻去看医生是很重要的,即便您已经接种过狂犬病疫苗仍然需要这么做。而且,您还应当确保您的宠物也接种过狂犬病疫苗。和睦家医疗建议广大患者:在中国大陆居住期间接种疫苗以预防狂犬病。


烧灼伤

您可能会被高温、火焰、射线、阳光、电流、化学品或热水灼伤。针对浅表小伤口的急救措施如下:

  •       将灼伤部位置于流动的冷水中冲洗至少5分钟。
  •       除非首饰和衣物粘连在灼伤部位,否则需要取下患处的首饰和衣物。
  •       用具有护肤和促进皮肤愈合功效的护肤产品治疗灼伤,比如芦荟乳霜和抗菌药膏。用没有粘性的绷带包裹患处。
  •       如果疼痛难忍,请服用非处方类止痛药,比如 “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

如有下列现象,请立刻去看医生:

  •       灼伤较深,甚至于您不会感觉到疼痛
  •       灼伤部位大于2英寸~3英寸(5厘米~8厘米)
  •       被火焰、电线、电源插座或化学品灼伤
  •       灼伤部位位于脸部、头皮、手部、关节或生殖器上
  •       灼伤部位看上去像是受到了感染(例如:您看见肿胀、脓液或更加发红的现象)
  •       您不确定灼伤的严重程度

还有其他一些通常需要立刻医治的紧急状况,比如过敏性休克、溺水、吸入烟尘和失去知觉。我建议我所有的患者及其家人学习用于应对紧急情况的心肺复苏法和急救知识。当您在等待救护车到达时,了解心肺复苏法能够让救生工作变得迥然不同。参加心肺复苏课程、确保您家中备有急救用品以防万一始终是个好主意,因为我们都知道,意外的发生猝不及防。

参考资料:

http://familydoctor.org/familydoctor/en/prevention-wellness/staying-healthy/first-aid.html

http://kidshealth.org/parent/firstaid_safe

www.nlm.nih.gov/medlineplus/firstaid.html

www.stjohn.org.au

www.uptodate.com

和睦家医疗